日前,央视以《目无法纪!国家的“三令五申”当耳边风!山西晋城企业污染令人震惊》为题,曝光了山西晋城市陵川县、阳城县多家生产二氧化硫、被国家环保部明令淘汰的企业的违规生产乱象——这些企业白天装模作样、晚上却大肆生产,完全肆无忌惮,有违法企业还屹立10年不倒,可当地环保部门却表示“管不到”。(12月1日 新华网)
“环保”这个话题,其实并不新鲜,但近年以来,环保已经上升到了“基本国策”的地位,可见中央对做好环保工作,还人民一个郎朗晴天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。然而,山西晋城的这些污染企业顶风作案,视“世上最严”环保法如无物,当地环保部门一句“管不到”,将仿佛自身责任推卸的 “干干净净”!
笔者看到这则消息,也是快要“惊掉下巴”。“先污染后治理”这种观念,深入这些污染企业的骨髓,却也让当地环保部门“谈污色变”了吗?显然是否定的。这些伪停产的企业为何会如此猖獗?笔者认为,企业“胆子大,不听话”是一方面,地方执行中央精神不到位,相关部门不作为才是根本。地方经济发展固然重要,但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满足,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已愈加强烈,为了发展经济,满足于账面的伪繁荣,而牺牲人民群众的共同环境财富决不可为。
在如今建设“美丽中国”的大背景下,中央已经出台了“最严”环保法和相关规章制度,而笔者认为,落实到执行层面,还需要多管齐下,才能将“管不到”变为“管得好”:
首先,制度层面上,地方需要出台跟“最严”环保法相适应的实施细则,多方调查,因地制宜,细化到具体的考核准则和实施标准上,让下级部门找得到方向,让排污企业抓得住准绳;
其次,上级监察部门应牢牢把握中央“党政同责,一岗双责,失职追责”的利剑,对执法不力,履责不严的部门进行最严厉的追责,只有最严的追责才能促成最严肃的履责,对执行不力的相关领导干部严肃处理,形成高压态势;
再次,上级部门应改革政绩考核机制,根除“GDP出政绩”的固化落后思维,将环境保护成果和人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点指标,促使相关部门转变思想,由被动“完成环保指标”变为主动“建设环保城市”,以上率下,群策群力,将环保工作推上新高度;
最后,执法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,根除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消极思想,将建设美丽家园作为自身的光荣使命,利用法律和制度的武器,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排污行为,定期向社会公布治污成果,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,更要让群众的潮水去淹没一切阻碍国家环保大业的绊脚石。
面对污染,面对破坏,相信我们的政府部门整治决心是坚定的,也只有上下同心,多管齐下,不畏任何艰难险阻,才能让“管不到”绝口不提,才能让“管得好”成为常态,人们奔小康才真正指日可待。